在虚拟货币的热潮下,“最新国内免费挖矿” 的说法看似为投资者打开了财富大门,实则是隐藏着巨大风险的陷阱,且在我国,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已被全面整治和禁止。
一些项目打着免费挖矿旗号,宣称用户只需在手机下载 APP 或注册网站账号,就能开启挖矿之旅,如曾经备受瞩目的 π 币,号称手机点击即可免费挖矿,无需 “矿机”,每天轻松操作就能获取虚拟币,一旦币价大涨便可暴富。还有一些硬盘挖矿社区,声称 “无抵押,日收益可观、0 风险、免费挖矿数年”,用户无需购买矿机、自行运营,就能挖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这些宣传极具诱惑性,吸引了众多渴望快速获利的人。
然而,这些所谓的免费挖矿项目背后危机四伏。从技术层面看,免费挖矿往往效率极低,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获得的虚拟币数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法实现宣传中的高额收益。例如,部分手机挖矿 APP,运行数月后,用户挖到的虚拟币价值可能还不足几元钱。而且,这些项目常以免费为幌子,实则暗藏加密劫持风险,某些应用或软件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手机硬件资源为他人挖矿,导致手机性能下降、电量快速消耗,甚至个人信息泄露。
市场层面,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宛如过山车,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支撑,完全由市场炒作和资金操纵决定。以比特币为例,其价格从 2022 年的 6.9 万美元高位暴跌至 1.5 万美元,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些免费挖到的虚拟币,很可能在价格暴跌中变得一文不值。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免费挖矿项目本身就是精心策划的骗局。项目方前期用高额收益承诺吸引用户,待积累大量用户和资金后,便会卷款跑路,或者通过操纵虚拟币价格,让用户在交易中不断亏损。像曾经的 “环保币(GEC)”,以 “区块链 + 环保” 为噱头,免费赠送 “微型云矿机” 吸引用户,之后诱导用户投入资金购买更高阶矿机,最终项目崩盘,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
我国已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全面整治相关行为。因为虚拟货币挖矿不仅消耗大量能源,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造成阻碍,还扰乱了金融秩序,滋生了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挖矿,不仅面临资金损失,还将触犯法律,承担严重法律后果。2023 年,某企业因私自搭建矿场进行虚拟货币挖矿,被处以高额罚款,相关设备也被依法没收。
“最新国内免费挖矿” 是虚拟货币领域的虚假诱惑,背后是技术骗局、市场风险和法律红线。投资者应认清虚拟货币挖矿的非法本质,坚决远离此类活动,选择合法合规、受监管的投资渠道,如银行理财、基金、债券等,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和法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