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元的稳定币是新的美元3.0?

1. 美债的「堰塞湖」正在逼美国政府「找钱」

 

美国的债务问题并非新鲜事,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如今,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飙升至 36 万亿美元,并且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为了维持这种巨额债务,美国政府依赖着全球市场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通过发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然而,传统上美国债务的主要买家——例如中国和日本,正在逐步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速度。这使得美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GENIUS 法案》,改变了全球稳定币市场的规则。根据这项法案,所有美元稳定币的发行储备金必须与现金或短期美债挂钩,即 1 美元的稳定币必须等于 1 美元的短期国债。这种做法将美债变成了美元稳定币的「法定底座」,这也意味着,如果有机构要发行美元稳定币,它们必须先购买短期美债。这种变化相当于在为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开闸放水」,同时也使得稳定币和美债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2. 链上美元如何「吸水」?

 

随着美元稳定币的全球市场需求不断增加,Tether 等稳定币的发行方开始将其大部分储备资产切换成短期美债。例如,Tether 到 202 年已经将大约 75% 的储备资产转移到短期美债市场。这意味着稳定币的需求将成为美债市场的重要支持力量——通过这种方式,全球的投资者(尤其是稳定币的用户)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低息资金,反过来又通过稳定币享受快速支付和结算的便利。

 

这种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兴市场中,如尼日利亚、菲律宾和越南,USDT 等美元稳定币已经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尤其是在汇款场景中。例如,菲律宾的外籍务工人员通过 PayPal 等平台将薪水快速、低成本地汇回家乡,绕过了传统汇款渠道中高昂的手续费。

 

然而,美元稳定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支付领域。在这些国家,美元稳定币的使用开始影响到本国的货币政策。例如,在尼日利亚,由于 USDT 的高溢价(相对于奈拉的溢价曾高达 20%),该国的本币奈拉受到了严重贬值,货币政策也因此失去了部分效力。这种「美元化」现象给许多新兴市场带来了金融主权上的压力,也让它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元稳定币带来的挑战。

 

3. 稳定币与美债:甜蜜共生还是危险连体婴?

 

美元稳定币与美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可以被视为一种双重共生。它们互相依赖,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全球金融生态。在铸币阶段,稳定币对短期美债的需求持续增加,通过购买这些国债,稳定币为美国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流通阶段,稳定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流动,也自动为美债市场提供了「免费销售」的渠道。

 

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总是无风险的。稳定币与美债的依赖关系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假如稳定币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赎回潮,稳定币发行方需要出售等量的美债来兑现这些稳定币,这可能导致美债市场的剧烈震荡,进而推高国债收益率。如果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也将随之上升,这将加剧美国的债务压力。

 

此外,新兴市场的「美元化」现象也带来了风险。如果这些国家过度依赖美元稳定币,一旦发生汇率波动或政策变化,它们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失去独立性,经济主权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4. 美元 3.0:从布雷顿森林到链上美元

 

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石油美元的兴起,再到今天的美元稳定币,我们可以看到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逐步演变。

 

美元 1.0 时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的方式,成为了全球贸易和支付的核心货币。这一体系通过清算垄断,确保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美元 2.0 时代:进入石油美元时代,美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和债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美元被广泛用于石油交易和国际债务清算。

 

美元 3.0 时代:如今,随着美元稳定币的崛起,美元开始通过区块链技术进入数字资产领域。这些链上美元不仅在支付方面彻底摆脱了传统银行系统的束缚,还通过与美债市场的紧密结合,使得全球投资者在享受快捷支付的同时,也无形中为美国政府的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种变化对美国意味着什么?美国政府通过美元稳定币,将其债务危机「外包」给了全球的个人与企业投资者。这种做法使得美国能够在不增加国内负担的情况下,获得大量的外部资金,同时也推动了全球对美元的需求。

 

然而,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美元稳定币的普及正在削弱这些国家的金融主权。随着「链上美元」的广泛使用,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开始失去独立性,它们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元的波动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