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金派被央视表扬了吗” 的问询,暴露出部分用户对虚拟货币相关概念与官方舆论导向的认知错位。检索央视报道、监管文件与警方案例发现,所谓 “比特金派” 是不法分子借 “比特金”(圈内对 Bitcoin 的早期俗称)概念虚构的诈骗项目,央视不仅从未对其表扬,反而多次通过新闻调查、法治节目揭露此类虚拟货币骗局的犯罪套路,参与相关活动等同于踏入财产与法律的双重陷阱。
首先必须明确官方态度:央视从未认可 “比特金派”,反将其同类项目列为警示典型。“比特金” 本是早期加密货币圈对 Bitcoin 的形象化称呼,而 “比特金派” 则是不法分子嫁接该概念炮制的骗局标签,常见于 “虚拟货币挖矿”“质押生息” 等诈骗宣传中。央视在《法治在线》《经济半小时》等节目中,多次以虚拟货币相关犯罪为主题进行深度报道:2024 年 11 月曝光的涉案 8 亿元地下钱庄案中,明确指出犯罪团伙利用虚拟货币 “置换” 方式转移赃款;2020 年更是详细拆解了 Plus Token 平台以 “比特币增值服务” 为幌子的传销骗局,该案涉案金额逾 400 亿元,涉及 200 余万人。这些报道反复强调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与 “比特金派” 这类借势炒作的项目形成直接警示。
“比特金派” 的骗局本质,早已被央视揭露的套路完全印证,其核心是 “概念包装 + 传销收割”。这类项目通常打着 “比特金的升级迭代”“区块链创新应用” 等旗号,宣称 “币值只涨不跌”“零风险高回报”,完全复刻了央视曝光的诈骗特征。例如,它们会要求参与者缴纳 “入门费”(购买虚拟货币或缴纳保证金),并以 “发展下线得奖励” 的模式拉人头,层级关系往往多达数十层,这与广州市越秀区政府指出的 “传销式发展模式” 高度吻合。更具迷惑性的是,部分 “比特金派” 骗局还会伪造 “央视报道截图”“官方合作证书”,但经核实均为 PS 伪造,央视新闻频道曾专门提醒公众 “警惕冒用权威媒体名义的虚拟货币诈骗”。
参与 “比特金派” 相关活动,将面临财产与法律的双重毁灭,这正是央视持续警示的核心。财产层面,风险贯穿始终:投入的 “本金” 实则进入诈骗分子个人账户,所谓 “收益” 不过是用新投资者资金支付的虚假返利,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立即关停,用户血本无归。衡阳市公安局通报的案例显示,类似 “派币” 骗局中,老年人因轻信 “免费挖矿”“上市暴富” 宣传,不仅投入养老金,还泄露了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这与 “比特金派” 的诱导套路如出一辙。更致命的是,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即便报警,资金追回率不足 3%。
法律层面的后果更为严重:根据 “924 公告”,参与此类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若发展下线达到一定规模,还可能触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江苏盐城警方侦破的 Plus Token 案中,82 名骨干成员因组织传销罪被判刑;北京警方查获的地下钱庄案中,4 名主犯因非法经营罪被批捕,这些案例都是对 “比特金派” 参与者的明确警示。此外,为骗局提供银行卡、协助转账的行为,还可能涉嫌帮信罪,面临刑事追责。
辨别 “比特金派” 骗局需守住三条底线,这与央视传递的安全原则完全一致:一看权威信源,央视等官方媒体从未报道或表扬此类项目,“权威背书” 必为谎言;二查运作模式,要求 “交入门费、拉人头、分层级” 的,一律是传销诈骗;三记法律红线,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创新”“升级” 等说辞无法规避风险。
“比特金派被央视表扬” 的说法,本质是诈骗分子的虚假宣传。央视的持续曝光早已给出答案:所有借 “比特金”“区块链” 名义的高回报项目,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远离所有虚拟货币相关活动,通过银行、基金等合法渠道理财,如发现 “比特金派” 这类可疑项目立即拨打 96110 举报,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