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热潮中,比特币的成功催生了众多模仿者,即山寨币。这些山寨币形态各异,有的基于比特币开源代码修改,有的构建全新区块链。但它们在合法性上,却远不如人们期待的那般清晰。
在我国,法定货币由国家或地区法律明确规定,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等法定数字货币具备合法地位。山寨币,既非法定货币,也未获得官方认可,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2021 年 5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其中就包含了山寨币的交易。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对山寨币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在美国,部分州对虚拟货币的监管较为严格,要求相关企业进行注册并遵守反洗钱等规定;而在一些非洲、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山寨币交易处于灰色地带。但即便在监管相对宽松的地区,山寨币也并非完全合法合规,其交易风险依旧存在。
山寨币的非法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一,很多山寨币项目涉嫌欺诈与传销。如 “五行币”“维卡币”“亚欧币” 等案件,犯罪分子打着虚拟货币的旗号,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实则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其二,山寨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价格极易被操纵。由于多数山寨币流通量小,少数大户便能轻易控制价格走势,制造价格暴涨暴跌的假象,诱导投资者跟风,从中谋取暴利。其三,技术漏洞频发。不少山寨币在开发时,技术团队实力不足,代码存在安全隐患,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投资者资产被盗。
尽管部分山寨币宣称具有创新应用场景,如改善去中心化存储、提升交易效率等,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用户验证与市场检验,这些应用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落地。而且,即使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也不能改变其在当前法律框架下的非法地位。
在投资领域,合法合规是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山寨币在合法性上的模糊与风险,警示投资者务必保持谨慎,远离这类高风险投资。在追求财富增值的道路上,选择合法、受监管的投资产品,才是稳健之策。